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中国人爆买的热情与日本人对华的冷淡——金嬴访谈录

作者:刘佳宝     时间:2016/3/25 11:24:03

上周日本内阁府在其官网公布了最新的国民对他国亲近感调查统计。其中日本民众对华无亲近感的比例高达83.2%,着实扎眼。


与历年数据(上图)对比来看,近十几年来,日本对华无亲近感的比例逐年攀升,而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正日趋冷淡。我们专程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嬴女士,请她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看到调查数据中日本民众对中国好感度极低,您怎么看?

金:首先,这次统计结果可以说并不意外,它是近十几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积累性结果,虽然统计呈现的是一种社会舆论,但它反映的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客观现实。

其次,我们在看待这组数据的时候,需要用一种比较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

总体来说,进入新世纪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呈现下行趋势,其中还出现了几次急速下行的状况。如果我们回首一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数据,比如2000年,就会发现当时对中国有亲近感的日本民众比例占到48.8%,无亲近感的占47.2%,两者基本持平。到了2015年,有亲近感的已经降到14.8%了,而无亲近感的占比却高达83.2%。可以看出短短十五年间,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感受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当然是受到中日关系本身变化的深刻影响,因为这些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确实谈不上平稳顺畅。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5年中,存在几个关节点或曰转折点性的年份,在这些关节点的区隔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在民众好感度层面中日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1)从2000年到2003年,有亲近感和无亲近感的比例可以说基本持平,保持着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2)从2004年到2008年,有亲近感基本维持在30%以上,无亲近感则是60%以上,无亲近感已经成为主流;3)到了2009年,国民感情出现了短暂的升温,这主要归功于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在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交流合作的政策;4)从2010年至今,有亲近感的比例降到了20%以下,无亲近感的比例增至80%以上,无亲近感的人占压倒性多数。可以说,在这四个阶段中,中日民间关系的热度一路走低,而我们自然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各个阶段里看到两国关系中的一些对立性的事件。

因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应对这次的统计结果感到意外。


内阁府每年都会统计这个数据,数据会对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金:我想现在日本的情况,更接近于政府政策影响和塑造了老百姓的对华感情,而并非相反。这中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清楚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日本对中国外交的方针路线。这种政治性因素发挥主导作用,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氛围,然后又影响到日本民众对华的情绪、态度和认知。

中国目前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提升,目前日本民众对华好感下降是否也会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

金:国际关系中力量的发展变化当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用实力决定论来看待问题。从日本的角度去考虑,中国实力提升后,这样一个“大块头”的邻国对日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感,这是不容否定的。但这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进一步讲,这个问题根本上还是关系到日本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包含其中的对华战略问题。

所以,中国实力提升只是一个外因。问题的内因还是日本对自己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中国的定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国家社会进入低速发展甚至是衰退阶段后,日本未来的道路在哪里,如何打破发展的瓶颈,一直深深地困惑着这个国家。与此同时,邻国的中国却在高速发展。2010年日本的GDP被中国赶超,2011年又发生了3·11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岛核事故,可想而知日本社会的心理震荡是非常深刻的。2012年底安倍政权重新执政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似乎要为迷茫的日本提供一个方向,因此,这些改革措施多被冠以“战略”的大名。外交方面,安倍政权最明确的“战略”就是借美自强,联美遏中,希望和美国联手压制中国。至今,安倍政权已经执政三年多了,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是已经奏效还是适得其反,是需要去认真评估的,甚至这些政策是否可以称为战略,是不是本质上仅仅停留在情绪宣泄层面,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可惜现在日本的主流舆论中几乎见不到这样的评估或反思。

从普通民众的的角度看,随着经济衰退、日元贬值,日本民众已经变得十分内向。他们甚至已经不太有对外部世界和未来发展的好奇心。我们看到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出国留学的少了,出国旅游的也少了,总体上国民心理趋向封闭。这种内向和封闭的国民心理,又受到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轰炸”,很自然地日本民众就不会对中国有什么亲近感。前段时间很多中国游客热衷赴日旅游、爆买,这一方面使中国民众进一步体验、感受了日本,为日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但另一方面一种新的中国负面印象也在悄然形成,那就是暴发户、不懂文明礼仪的中国人形象。而且爆买的中国人,作为一种经济力上的强者,也对日本民众心理带来很大压力。随之而来的,作为一种心理自我安慰,日本民众又会产生一种新的对中国人的优越感,那就是虽然你比我有钱,我经济实力不如你,但是在社会成熟度上,在老百姓的素质上,日本的优势很大。在这样一种优越感下,就更难去谈什么亲近感了。

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中日现状?

金:我个人认为中国方面应该相对冷静地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要一喜一忧,目前就是不要因为舆论调查的数据而降低我们发展中日关系的热情和努力。虽然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发生过战争,而且现在网上也有一些极端的言论,但是这些并不是历史发展和民众态度的主流。中国并没有惩罚或是报复日本的想法,不然也不会有1972年那种方式的恢复邦交。即使近年来两国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努力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还是中国政府坚持的方针,同时也是中国的主流民意。

就本次日本的调查数据,您对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

金:由中国外文局参与主办的北京-东京论坛也有一个舆论调查,调查结果有些和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非常接近。例如,日本七至八成的民众认同日中关系的重要性。这说明尽管日本民众表层的心理反应是不喜欢中国,但在深层心理上又知道中国对自己很重要,与中国搞好关系很重要。

目前可以说日本在对华战略上有些“精神分裂”的状况:一方面日本知道在未来必须要面对中国,与中国发展良好的关系,但是眼下基于一种历史的惯性,日本又选择了对立性,甚至是敌对性的态度对待中国。我认为这是日本需要克服的一个矛盾。

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还是需要用大智慧、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定性和定位,并且要不断地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事实上,以爆买为代表的各类民间交流形式,已经在中日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窗口。有很多去过日本的游客改变了自己以往对日本的负面看法,喜欢上了日本,这些个体的、微观层面的变化积少成多,就会变成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只要双方形成共识,为关系发展创造越来越多的积极条件,中日关系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新的局面。

(本文转自《人民中国》微信平台)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8486544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