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徐勇伊波普猷的琉球民族和政治问题研究

作者:徐 勇     时间:2022/2/23 16:19:29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勇日本文论2021年第1总第5发表《伊波普猷的琉球民族和政治问题研究》,认为:伊波普猷的史学建树是琉球/冲绳研究中富有学术价值的课题。自古琉球以降,经灭国之后的近代琉球,再至战后新琉球发展进程,伊波在史学领域发挥转圜与推进作用。伊波还以其跨多领域研究引领学术前沿,被公认为近代琉球与东亚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伊波学术植根于琉球的文化生命力,也是近现代多方向政治文化角力的产物。本文重点探讨伊波的琉球民族论、王国政治史,在战后初期的研究等问题。

 

具有大陆移民血统的伊波普猷(1876~1947年),以其跨越考古学、语言文学、社会学以及琉中日关系诸多领域的建树,被推崇为“冲绳(琉球)学之父”。对伊波学说的研究,中国学界虽然十分关注,但仍属新鲜课题。

古琉球及灭国后的学术传承危机

自《隋书》伊始的中国古籍,包括明清两代册封使的《使琉球录》,为古琉球历史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在琉球史籍方面,有被视为正史的《中山世鉴》(1650年)、《中山世谱》(1701年)、《琉球国由来记》(1701年)、《球阳》(18世纪中期)以及《历代宝案》(1424~1867年)等大批典籍,纪录琉球文明与琉球王国存在实况,形成为多层面内容的琉球学术。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之路,1879年强占琉球列岛设置冲绳县,琉球岛国变成了日本东亚扩张的第一块殖民地。日本以“冲绳”之名取代“琉球”,将冲绳(琉球)人规定为日本人之一支,冲绳历史是日本全国史之下的地方史,控制历史编纂以为其同化政策服务。

二、“孤岛苦”与琉球民族论

琉球士族曾发动“复旧运动”“救国运动”等抵抗运动。琉球人的“忧国哀史”,与日本社会各界同情合力,促成一批琉球历史文化论著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世界范围民族解放运动,日本国内也有大正民主运动。其时琉球历史研究的声势与规模,有描述为“琉球论的喷涌”。伊波普猷的研究在其中最具代表性。

伊波指出琉球人来源有多方向移民路径,介绍自己有移民血统是为“中国人子孙”。伊波对于自身家世命运的细描述,可谓琉球人社会变迁的一段缩影。有研究认为,“孤岛苦”是贯通伊波“琉球史主线”的关键词,“南岛的自然与人为的=政治暴力压榨之下的‘琉球史’的多重苦难,都在伊波的‘孤岛苦’这一词语中得到集中表现”。

伊波指出“日本人是混杂人种”。“既然已经是混杂人种了,就一定不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如此要求琉球族与大和族平等,区分琉日双方的多面关系,意义巨大。伊波的琉球民族论,是伊波学问成功一章,也是伊波学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王国政治论与琉球对外关系

伊波普猷重视琉球和日本双边关系,平衡地建构琉、中、日三边关系研究。1926年指出:“要而言之,冲绳县的穷困原因,远在中央的榨取及其政策,近在冲绳自身的统治阶层过多消费。”1930年伊波描述琉球是长满苏铁植物的人间地狱:“我想说的是南岛今日的穷困状况,世人谓之苏铁地狱,其原因,可以说古有岛津氏所为,近是中央的榨取政策。总之,从岛津氏统治的奴隶状态下解放出来的南岛人,现今犹在濒死状态下疲劳竞争。”战后,伊波加重批判日本中央“榨取”政策使冲绳人处于“半殖民地化”状态,将萨摩与中央幕府政权并列,描述为“有组织的倭寇”。

伊波评述明清500多年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比较琉、中、日三边关系:“在萨摩方面是无穷尽的榨取,从中国来的总是恩惠,岛民的中国崇拜热逐渐高涨。”萨摩入侵琉球之后全面掠夺琉球财富,琉球人面临灭绝危机,幸亏前些年从中国引进甘薯并种植成功,中国甘薯免除了琉球人“饿死的恐惧”。

伊波学术的政治倾向性,使他在冲绳县当地一直受到官方打压,长年漂泊东京。但是伊波对琉球文化历史的研究丝毫没有懈怠。每每论及琉球人的命运,伊波总是悲愤慷慨,故获一诨号“慷慨家”。

四、“日琉同祖论”再探讨

有关伊波普猷“日琉同祖论”研究,是民族史、政治史议题的延伸性专题讨论。虽然伊波在多领域研究都获得好评,但是其“日琉同祖论”及相关论述受到不少批判。

伊波的学术与品行没有“媚日”成分。伊波的认识、治学动机与人品、性格诸方面,决定了伊波基于人类学语言文化研究的“日琉同祖论”,和日本萨摩的殖民同化政策具有属性区别。

五、战后伊波的历史研究与伊波学术评价

伊波普猷的《冲绳历史物语》既是个人的收官作品,也是战后琉球历史研究开局之作。指出日本政府与世界性“全体主义”合流,掀起“极端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运动”,最终“无视人民的生活而支持军备扩张,与军部的青年将校合作,采取了暗杀手段,压迫和平主义指导者,策划了对中国的侵略”。

他引用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所说:“冲绳诸岛是我们的天然国境。对于美国保有冲绳,我不认为会受到日本人反对。为什么呢,因为冲绳人不是日本人,日本人还放弃了战争。美国空军布置在冲绳,对于日本具有重大意义,是对于日本安全的明确保障。”

伊波在战后提出了“冲绳之归属问题”,不过又指出,冲绳人固然有表达希望的自由,但命运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所有一切,只能听凭后来者之意志,别无选择。”夫人冬子曾记录了伊波的同样说法:“冲绳凭一己之力独立是不可能的。世界的弱小民族没有解放之际,冲绳也得不到解放。”

 

如何整理伊波学术遗产,原琉球大学资深学者金城正笃指出:“对于伊波普猷的学问业绩,我绝不会给予否定或过小评价,但是也反对过大的评价。正确指出他的谬误与有疑问之点,并加以批判与检讨,要认识到这是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的责任。”

(本文全文发表于日本文论2021年第165—91仅摘编部分内容注释从略)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