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胡澎主编的《东亚社会发展与女性参与》一书,2013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日韩三国,地理相近,人文相接。历史上,三个国家的女性有过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与感受:男尊女卑是法律与礼教上的共同准则;三从四德是女性的行为规范;良妻贤母是社会提倡的女性形象。近代以来,中日韩三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三国的女性也在各自探索和实践着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之路。当今世界,东亚地区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地区。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在战后经济恢复的基础上首先腾飞,70年代,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快速发展,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在东亚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国女性的社会参与及对各自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日益彰显。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日韩三国女性在参政、就业、教育、福利、性别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各自各样的问题,探讨女性社会参与的路径及女性社会贡献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一直是中日韩三国学界、尤其是女性学者关注的课题。 该书分三部分:东亚女性地位与社会参与;东亚性别史、女性的婚姻与生活;东亚现代化与女子教育。 上 编 东亚女性地位与社会参与 简析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刘伯红 亚洲女性与亲密性劳动------------------------------------------------------落合惠美子 韩国女性的社会参与与教育问题--------------------------------------------------郭三根 从参与到行动:农村妇女增权教育的社区实践——以河南省登封市周山村为例----------杜芳琴 日本女性主义与亚洲的联系----------------------------------------------------秋山洋子 日本就业性别平等的立法进程及理念的变迁——“保护”与“平等” -----------------何燕侠 女性就业行动与相关政策分析----------------------------------------------------丁红卫 统计性歧视下的日本女性创业----------------------------------------------------平力群 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师艳荣 非营利组织与日本女性的参与----------------------------------------------------胡 澎 中 编 东亚性别史、女性的婚姻与生活 近代中国的性别秩序形成与丁玲------------------------------------------------江上幸子 被遮蔽的妇女浮出历史叙述——简述初期的《妇女杂志》----------------------------刘慧英 社交舞在中国的接受和发展的谱系——从性别视角重构另一种亚洲近现代史----------大滨庆子 于无声处—有关妇女口述史访谈的报告--------------------------------------------程 郁 青鞜女性的就业情况及其职业观--------------------------------------------------于 华 岛崎藤村《家》中女性形象所透视的明治时期的日本社会----------------------------李 敏 福田英子的女性解放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周晓霞 跨国婚姻:生存与生活向上的渴望——中国朝鲜族女性与朝鲜女性的跨国婚姻比较------全信子 韩国女性的跨国移居生活与基督教信仰——以京津地区韩国已婚女性为例--------------崔鲜香 下 编 东亚现代化与女子教育 差距与差异:关于中日女子教育的思考--------------------------------------------李 卓 福泽谕吉的女性论与庆应义塾的女子教育----------------------------------------西泽直子 近代朝鲜的女子教育研究(1876—1910)------------------------------------------田香兰 近代女子教育的基础——江户时代寺子屋中的女子教育------------------------------朱玲莉 女性日记所见日本近世女子教育状况----------------------------------------------汤 丽 刘向《列女传》与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王慧荣 效仿与分歧:论近代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论的形成过程--------------------------------周萍萍 现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社会贡献考察--------------------------------------------张冬冬 新世纪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与启示------------------------------------------------臧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