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平成日本学研究暨2015年日本社会热点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吴 限     时间:2016/1/7 14:46:31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日本学刊》编辑部以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平成日本学研究暨2015年日本社会热点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2月27日在京召开。来自东京大学、明治大学、莲花寺佛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中心、辽宁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院以及《人民中国》杂志等30余位中日两国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高洪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会议围绕着“平成日本学”和“2015年日本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地探讨。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是“平成日本学”概念的提出者,曾在《日本学刊》撰文对“平成日本学”的概念、理论、研究范式进行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在起始于1945年的日本当代史研究发展到今天已有深厚学术积累的基础上,有必要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进行反思和新的规范,将1989年以来的平成时代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时期加以研究。会上,他呼吁将离我们最近、最活跃的平成时代的日本当作研究目标,打破学科的界线,使用多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在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中寻找突破。
    “平成日本学”的这一提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代表们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视角对平成日本进行了多维度的解析,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周维宏教授认为,平成时代的日本正好是社会学上的第二现代论所覆盖的时间段。“风险社会”、“知识经济”(或称“信息社会”)、“反思的现代化”作为第二现代化社会的核心特征在平成日本社会中有显著体现。主要表现为以环境污染为主的公害问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世界沟通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以及反思、节制现代化所带来的风险,适度控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辽宁大学崔岩教授从经济角度对平成日本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即昭和末期平成初期这一阶段,日本由原来的“产业社会”发展阶段向“成熟社会”阶段转移。这一时代的日本呈现出如下特点:将一个高质量社会生活的作为综合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丰富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创新、效率为基础的低增长模式等。但同时,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失去的20年”,丧失了成长机会、发展机会,同时低增长带来的是以雇佣结构改变造成的“格差社会”。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平力群阐述的是泡沫经济崩溃的负遗产——2042年问题。她认为,2042年问题主要由三个问题叠加而成的,一是到了2042年日本老年人口将达到3870万人峰值,二是贫困独居老年人口在持续增加,三是供养人数比例大幅度下降。目前日本的大量非正规就业导致的年轻人的贫困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入不敷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2042年这一时点将会全面爆发。
      日本明治大学助教伊藤弘志从切身感受、自身经历介入平成日本。他认为泡沫经济崩溃对他们这批7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在就业、社会保障等造成深刻的影响。他们这一代日本人与他们的父辈一代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父辈一代享受了经济增长和泡沫经济带来的恩惠,却没能为历史责任做出应有的担当,而他们这一代面临“就业冰河期”,又不得不承担本该由父辈担当的责任。明治大学学者飞矢崎雅也列举了“新历史教科书编篡会”、“不允许拥有在日特权市民会”两个组织,认为由于中间阶层的分化、社会共同体的空洞化、收入差距拉大,民众丧失归属感等,使得当代日本社会呈现极度排外、民族主义抬头等特征。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宋金文教授从“地方分权”、“地区再生”、“居民参与”介入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日本的地方分权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手段,离真正的分权相差很远,但分权会推动地区经济的再生。同时,他也肯定了在阪神大地震以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地区规划等方面,居民参与的力度越来越大。天津市社科院周建高研究员认为,对自然灾害中居民住宅损坏情况的鉴定,针对不同损坏情况和居民自身的经济条件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是日本政府实施灾后公共援助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对我国灾后公共援助有借鉴价值。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李国庆研究员对日本“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分析后指出,以人为主体,运用高科技手段来破解城市所普遍面临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探索城市未来形态是其基本理念和实践主题,对中国的城市建设非常有启发。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金莹副研究员系统梳理了平成时期日本政党政治结构、政治生态的基本发展脉络。《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从战后日本电影产业形态、内容特征两个维度,梳理了从昭和时代向平成时代过渡的日本电影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及对比性变化,借以折射出日本社会的整体流变轨迹。
       会议还对2015年日本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冯文猛副研究员对安倍内阁提出的“一亿总活跃社会”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认为“一亿总活跃社会”这一国家战略总体上符合日本经济、社会改革的方向,持续推进有望解决日本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指出,政策实施效果、男女性别平等以及移民政策问题是制约该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胡澎研究员对2015年日本社会进行了全面的盘点,提出“弥合”与“撕裂”相互交织的状态既是当下日本社会的真实写照又是其基本的表征,而表征背后隐匿的日本社会深刻且无法调和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地方社会、文化软实力、妇女就业等角度对当代日本社会进行了探讨。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处于重要转型阶段的平成日本社会所凸显出科技与伦理,法律与道德、婚姻与家庭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应共同锁定平成这一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并阐释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各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综上所述,此次会议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平成时期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探讨,充实了“平成日本学”的研究内容,丰富了其方法论内涵。同时,会议对日本社会相关议题的研讨,也加深了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期待今后吸引更多青年学者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也期待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和新的问题意识的出现。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