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评估"专题座谈会摘要
作者:李 薇等     时间:2015/5/3 17:59:48

(摘自日本研究所网站)

 

  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后,日本研究所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座谈,集中就这次选举对未来日本政治战略走向的影响、安倍政权内外政策近中期走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国外进修的政治室、文化室研究人员也以笔谈方式积极加入了讨论。现将主要内容摘录于此,与大家共享。

胜选后安倍政权内政外交走向

李  薇  日本研究所所长

  此次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并不出乎预料。首先,安倍政权自2012年12月成立之时就把此次参议院选举的胜利作为执政后的第一个目标;其次,选民期待实现“长期政权”,结束政治混乱局面;再次,选民期待安倍经济学带来经济复苏。自民党为争取民心,在安倍政权成立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

  安倍政权最“耀眼”的政策口号是“重塑日本”和“安倍经济学”。

  所谓“重塑日本”,就是终结战后政治体制,通过军事独立实现“正常国家”地位。为此,自成立之初就以政治独立为目标、以修宪为己任的日本自民党,充分地利用了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和美国要求日本发挥更多防务作用的战略期待,安倍政权在安全防务方面的重大调整与政策突破、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以及在历史问题上的不当言行,无一不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延伸。

  所谓“安倍经济学”,是带着高度政治色彩的经济政策,目的首先是配合自民党提振支持率。由“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构成的安倍经济政策“三支箭”,无论哪支均非独创,但其声势浩大的宣传效应在央行的强力配合下,为市场信心的提振和民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在市场“政绩”和民意支持下的自民党则可以通过参议院选举的胜利获得至少三年执政的机会,今后的三年,才是安倍政权和自民党甩开膀子做事的时期。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选举胜利之后安倍政权以及自民党的所作所为。此前,为了不影响此次选举,安倍政权正面回避了有关能源政策、税制改革、财政重建、退休养老金等棘手的问题;近期,安倍本人在历史认识问题和修宪问题等引发强烈争议的问题上有所收敛。参议院选举后,安倍政权在众参两院可以顺利通过其政策法案,其政策“真相”将不再遮掩或者回避。安倍将为其政治夙愿的实现大胆施政。

  安倍政权的稳定首先取决于经济业绩。经济的复苏对政治的支持是正面而强有力的。为此安倍政权在参议院选举之后将加速经济政策的整合力度并充实其经济政策的实质内容,包括确定能源政策和恢复核电生产、降低法人税和提高消费税、加速TPP谈判进程和放宽管制、调整养老金制度和提出财政重建阶段性目标等。预计今年秋季国会的主要议题将以经济问题为核心展开。

  在政治方面,由于修宪问题涉及国家定位、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权利实现的程序等多方面重大问题,在大多数意见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安倍政权在近期将谨慎渐进地推进修宪进程,在有关集体自卫权的行使等具体问题上,将采取宪法解释的变通方式速战速决。

  在外交方面,21世纪日本外交“最大的课题”是对华关系。外交是内政的反映,日本在追求“正常国家”的同时急需给自己在亚洲找到定位,而这个定位首先取决于如何看待中国。也就是说,对华关系处在日本内政外交链条的最重要的位置上。短期看,安倍政权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右倾言行以及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没有争议”、“没有谈判余地”的态度将制约其对华关系的改善;同时,受中美“新兴大国关系”定位的影响,安倍政权也将为打开中日关系僵局积极制造舆论,规避被大国外交“边缘化”危险。

参议院选举的政治意义及其对华影响

吴怀中  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

  (一)这次选举的特殊重要性

  最明显的意义及重要性在于,日本多年来朝野分执参众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得以解消,保守右倾化的趋向以民选认证的形式得到固化,这为安倍内阁遂行其保守偏右的国家战略提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基础。小泉之后,日本的政权“一岁一枯荣”,长期战略无法“可持续发展”。  这一次选举后,安倍(或自民党)政权起码有条件“大干一场”、有一个历史机遇摆在面前(能否抓住及成功则另当别论)。所以,选后安倍政权当以推动日本强势再起、全面振兴为目标,大力贯彻落实积极进取的内外政策。其成否及走向,对日本、对周边乃至国际社会都将具有不小的影响。

  (二)选后日本修宪问题的走向

  安倍一直怀有推动修宪及强军(包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政治夙愿,为了选票搞些权变性的“降调”非其初衷。安倍本有“修宪三步走”的打算,即夺取参议院选举胜利,争取获得众参两院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然后争取修改宪法96条,降低修宪门槛;最后是举行两院修宪动议和国民投票。但现在看来,安倍心有余力不足,满足这些条件并非易事,况且还要兼顾经济民生、对外关系等大事。

  所以,安倍修宪是一道复杂的算计工程,需兼顾多方重大平衡,摆平艰巨的利益交易及妥协。如果选举后安倍(及自民党)能够维持较为长期的稳定政权,在修宪及其“编程“上取得一定进展不是没有可能,反之他也会通过改变宪法解释来寻求政策突破,尤其是在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事项上。总之,选后安倍在这方面将不会消停,总要搞出动作的。

  (三)外交及国防安全部分

  安倍脑中的国家战略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即谋求日本再次强势崛起、不做二流国家。为此,(1)其外交全力服务于提升政治、促推经济、保障安全,政(含意识形态)、经、军手段组合运用,呈现主动谋划、积极推进、全面展开的特点。  (2)在安全国防领域,“国防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是描绘安倍理念的核心概念。对安倍来说,日本军事崛起和转型已不单是成为政治大国的路径和工具,其本身就是目的,即朝向“全面大国”齐头迈进,政经军大国路线并行,部分情况下甚至可以搞“先军”突破(如果“入常”难以遂愿)。

  参院选后,预计安倍将大力推动上述战略和路线。不“过五观”(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安全观、利益观)而欲行此道,这将不得不引起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心。

  (四)安倍对华政策及中日关系走向

  选举前后对华政策和态度应不会有决定性的突然变化。从其种种表现看,他仍将采取一种“政经分离”、软硬兼施的两面性政策。 

  首先,在领土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他认为钓鱼岛是一颗战略棋子,是与崛起中国对峙及抗衡的地缘争夺前沿,同时还可以此制造“中国威胁”和“安全危机”,从而推动自己修宪、国防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政治夙愿。

  但是其次,日本的经济振兴离不开中国,安倍要想打造长期政权,就要和中国维持稳定的经济往来及双边关系大局。所以,他也会对华不断地做些试探和接触,意图使中日关系在他设计的战略图景和路线上“稳定”下来和“正常”起来。

  所以,说穿了,安倍的对华考量就是保持“互惠”但不“战略”的最不坏状态:局部争端示硬对抗但要可控防突、大局关系“正常”以使经济得利,同时以日美同盟及多边外交来制约中国,这其实就是软硬结合的新版“政经分离”战略。

  这一战略,根本上是旨在对冲和平抑中国崛起带来的权利变动,今后若干年内难以改变。这就使得中日双边关系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改善,一时企稳易,真正向好难,周期性地时或“折腾”。参院选后,安倍的对华政策如果不改弦更张,本就处于结构矛盾期的中日关系将来到何去何从的重大战略十字路口,面临严峻的历史性考验。 

本届参议院选举的心理文化学解读

张建立  日本研究所文化室主任

  一  这次选举具有的特殊重要性

  3·11东日本大震灾的伤痕尚存,日本人已经开始在担忧下一场灾难何时降临。灾间时代的日本,当下正处于其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究竟该何去何从,日本多年来缺乏决断力的国内政治生态,为夹在美中两个大国间的日本人平添了许多定位的困惑与彷徨。资中筠、王缉思等美国研究专家们从美国历史发展的轨迹,综合外部和美国国内因素,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后曾明确指出,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20-30年内不会动摇,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达到世界历史的顶峰,超更强的局面不会出现,作为整体的新发展中国家尚不能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形成足够有力的牵制,远不具备重塑世界秩序的实力和条件。这次日本参议院选举使扭曲国会得以解消,不仅使日本国内政治有望出现数年的安定局面,而且亦必将使亲子模式下的“美主日从、不对称相互依赖”的日美关系日益巩固,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基本制度,将再度按照美国的期望,被逐步地以各种形式予以重新设计。

  二  选后日本修宪问题的走向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大多关心的是,自诩是个言而有信的男人的安倍首相,在这次日本参议院选举使扭曲国会得以解消后,是准备先修宪呢,还是先完善其安倍经济学踏踏实实地振兴日本经济呢,抑或是要同时推进修宪和振兴经济呢?我想从日本人的自我认知特点来谈谈这个问题。

  日本人的自我认知具有如下特点:将自我分为“表我”和“里我”,并依据情境,熟练地把握二者的切换。这一特点较突出表现在日语中的“建前”(tatemae)与“本音”(honne)这一对概念中。“建前”是指“表面的言行”,“本音”是指“内心真实所想或说表面言行背后的实质”。言不由衷,表里不一,并非日本人所独有,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所有人几乎都程度不同地遇到过这种情境,但是,比较而言,似乎都不像日本人表现得那么突出和得到正面的推赏,日本人认为能够做到“建前”与“本音”的熟练切换,才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日本人的这种自我认知特点在对待日本宪法问题上就表现为,表面上日本宪法是60余年来看似未经任何修订,但实际上日本历届内阁出于政治需要,通过曲解,宪法的实质内容已经被掏空。日本的政治家们之所以敢于如此作为,且未遭到日本国民强烈的反对,与日本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自我认知特点是分不开的。有人认为安倍修宪是为了以此来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唯有修宪才能走出屈辱的阴影,其实未必尽然,该领域的专家不会不知道修改宪法第九条其实也是美国的迫切愿望,自民党的修宪派实质上不过是在迎合听命于美国的命令而已,进而想搭个便车实现日本武装力量的常备军化并使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等,对日本修宪派这种企图淡化和否认其当年的战争责任的搭便车行径,且不论亚洲国家将如何反对,就是美国自身大概也不会坐视不管的。

  这次选举使扭曲国会得到解消,虽然使安倍内阁比2005年自民党众议院大选获胜时更接近了修宪的目标,但是,日本各新闻媒体的民调显示,日本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安倍内阁的“景气·经济对策”,安倍晋三也曾称要将“秋季临时国会开成实现成长战略的国会”,因此,修宪成功只不过会让美国将来驱使日本更加名正言顺而已,修宪即使不成功,对于擅长于切换“建前”与“本音”的日本政治家而言,也不会对美国将来驱使日本有什么实质性阻碍,也就是说,与修宪相比,如何振兴日本经济应该才是安倍之“本音”所在。

  三  安倍对华政策及中日关系走向

  在一定意义上,国际关系也可谓是人际关系的投射,人际关系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情感关系,即需要投注情感的交往关系;另一类是角色关系,是不需要投入情感的交往关系。日本人用来界定自我的人际关系圈子,一般依关系的远近由内向外依次把人分为“身内”、“仲间”和“他人”,“身内”是一个感情最浓的圈子,人际关系适用娇宠法则,在外交上表现为对美国的一味顺从等;“仲间”,中文一般翻译为“伙伴”,这是一个半感情、半算计的圈子,适用“义理”法则,安倍再度执政以来所搞的“俯瞰地球外交”或说“价值观外交”又被称之为“划圈子外交”,划的就是这个圈子;“他人”则是完全不需要投注感情而能够毫无顾忌地彼此算计的圈子,是角色关系的圈子,作为日本无法搬动的邻人中国、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的中国,在安倍首度执政时就已经被其划在“他人”圈子中,所谓的“战略互惠”口号,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角色关系的成员,较情感关系的成员,更容易被更换,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倍的对华政策未必会像一些日本经济学家预料的那么乐观。

  为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很多人都呼吁应该进一步加大加深民众间的交流,这种提议不错,但是,需提请注意的是,恰如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1954年进行的一系列探讨群际关系的试验结果所警示的那样,群际成员的接触交流并不必然促成彼此的积极合作,甚至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群际冲突的增大。因此,必须加入另外一个要求,也就是说,群体接触必须是在下述条件下发生,即两个群体有一个必要实现的目标,任何一个群体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借助自己的资源都不能单独实现这个目标,这种目标被称为超然目标。国际关系乃更为复杂的群际关系之一,中日关系既然是双边关系,欲改善彼此的关系,自然就不可能取决于中日某一方的一厢情愿,更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讲,而需双方共同努力探寻和创造中日间的超然目标,踏踏实实地改善中日的关系。

经济牌助选成功“第三支箭”面临考验

刘  瑞  日本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

  (一)“经济牌”在此次选举中的作用

  在此次选举中,自民党主打经济牌,向民众传达通过“安倍经济学”激活经济、摆脱长期通缩的政策意图。目前,“安倍经济学”中的三支箭全部射出,其中前两支箭即大胆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作用于需求方,短期内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经济运行情况看,虽然相关金融指标在今年5、6月份波动较大,但总体形成股价上扬、日元贬值的趋势,出口、生产等经济指标开始回升,这些积极因素为提振日本国民经济预期,特别是为安倍内阁赢得选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选后安倍内阁的经济动向

  由于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日本财政状况难以为继,前两支箭无法推动经济长期增长,但它们为安倍政府推出第三支箭即经济增长战略赢得了时间。今年6月,安倍内阁出台项目繁多但内涵模糊的“日本再兴战略”,将重点置于供给方,继续为选举铺陈。在赢得选举后,安倍内阁在经济政策上应实施具体举措,一是中期财政重建,实现财政纪律目标,即2015财年基础财政收支赤字占GDP比重比2010财年减少一半,其中如何削减社会保障费等财政支出项目值得关注;二是逐步落实经济增长战略的后续措施,进一步放松管制,进行设备投资减税、法人税减税等。

  (三)安倍内阁即将面临的经济难题

  可以说,第三支箭是安倍经济政策成败的关键,但是从2001年小泉政府以来,每届新内阁都会出台相应的经济增长战略,却并未改变日本经济长期颓势。在老龄少子化和财政困境、技术创新滞后等结构性顽疾下,如何对有名无实的“日本再兴战略”赋予实际意义、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成为安倍内阁的重要难题。在此背景下,强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经贸合作应是日本的现实选择。

参议院选举与日本政治外交中期展望

赵  刚  日本研究所文化室副研究员

  从去年12月末就开始备受关注的日本参议院选举总算在一片“热浪”中尘埃落定了。说它热不仅是人们对选举活动的关注,也在于天气。今年日本的梅雨季节出奇地短,大部分地区都提前结束了梅雨,如东京,在7月初就迎来了盛夏,从7月6号到7月15号一连一个多星期每天都在35度以上,号称史上最热的初夏。

  不出所料,自民党和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在这次大选中取得了大胜,结束了自1989年以来一直困扰日本政坛的“扭曲国会”现象。现在日本各党在参众两院的席位数如下:

党派

众议院

比例(%)

参议院#()内为新当选

比例(%)

自民党

294

61.3

115(65)

47.7

公明党

31

6.5

20 (11)

8.2

民主党

56

11.7

59 (17)

24.4

维新会

54

11.3

9  (8)

3.7

大家的党

18

3.8

18 (8)

7.4

日本共产党

8

1.7

11 (8)

4.5

社民党

2

0.4

3 (1)

1.2

生活的党

7

1.5

2 (0)

0.8

无党派

10

2.1

4 (4)

0.1

合计

480

100

241

100

(2013年7月22日)

  如上表所列,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日本国会参众两院都取得了过半数的席位。因此,参众两院各小委员会的委员长均将由执政党方面担任。这也就意味着除了现行宪法以外,执政党方提交的各项法律条文,在参众两院都将毫无阻碍地得到认可。针对本次选举结果,自民党总裁安倍总结为:“现行政策得到了国民的支持”。但是果真如此吗?从日本各大电视台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民众并没有感到安倍经济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倒反是不断上涨的物价,使他们感到增加了生活压力。而安倍主张的正对宪法第96条的修改案,还没有正式出台就已经坏死腹中。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自民党在续上次众议院选举后,又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了大胜?重返执政决策中心的自民党政权在今后3年多期间主要将面临什么问题,而又是否真能像安倍说的那样“重振日本”?

  针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一  本次参议院选举,自民党获胜的原因。

  总结这次选举,自民党获得大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安倍经济学的宣传效果呼应了民众对经济复兴的期待。安倍经济学是自民党在这次参议院选举中运用最多的一张牌。确实,到今年7月,股市价格从去年民主党政权时的8千多上涨到了1.4万,而日元的贬值促进了日本的对外贸易。从数据上来看,2013年一季度日本的GDP年化增长率为4.1%。内外需对GDP的贡献值分别是0.6%和0.4%。在内需方面,最显活力的是餐饮业和休闲度假行业,实际增长率为0.9%。而住宅供应量增加了1.9%,其中包括了前年东北大地震修复建设工程。政府方面的支出也增加了0.4%。在进出口方面,出口增加了3.8%,进口增加了1%。同时,通缩率下降了0.5%,GNI(国民总收入)增加了0.6%。围绕上述政绩,在这次参议院选举,自民党总部专门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宣传队伍,不仅是传统的平面媒体,也还有网络宣传,除了安倍本人的facebook之外,在自民党选举总部的网页也开足了其宣传机器。“重振日本”、“安倍经济学”“十年后人均收入增加150万日元”——所有这一切,给多年来一直沉闷的日本社会带去了一丝希望,似乎使日本的民众在一觉醒来之后找回了失去了二十多年的自信,迷迷糊糊中觉得只有安倍经济学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

  (2)民众对民主党政权的失望。以实现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为目的,在2009年8月步入日本政治舞台中心的民主党,在其执政的3年多的时间内,做了很多让当初支持他们的民众失望的事。

  第一,民主党在体制上并没有真正实现与自民党时代进行切割。民主党内包括当时的党首在内的很多人原本就是从自民党旧阵营出来的,结党后为了夺取自民党政权暂时放弃了争夺小集团利益的斗争,但是一旦坐上了政权的交椅后,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党内矛盾激化,以至于导致了民主党的分裂,弱化了民主党的力量。

  第二,民主党未能实现其在野时对民众的许诺,尽管很多许诺被写进了民主党的选举纲领。民主党在上台前曾经对其选民进行过很多许诺。其中有一项是民主党政权将通过削减政府开支达到降低财政赤字的目的,并许诺不会增加消费税。但是,民主党在上台后非但未能达到削减政府开支的目的,而且不久后就提出了增加消费税的法案。诸如这样背信弃义的行为其他还有很多,其结果不仅导致了民主党的分裂,而且使民众彻底对民主党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第三,左右动摇的外交政策使民主党政权在国际社会失去了信用。民主党上台之初,鸠山内阁提出了“中日美等边外交”、重视亚洲、撤销美军在冲绳的基地等外交方针。还没有来得及看到成果,民主党就又回到了第一次安倍内阁时的价值观外交的路线上。同时,围绕钓鱼岛国有化问题以及独岛争端,野田内阁的强硬路线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了困境。

  (3)战后倒数第三的投票率。本次参议院选举的投票率为52.6%,不仅低于2010年参议院选举的57.9%,也是名列日本战后参议院选举倒数第三。尽管选举日日本各地天气良好,也尽管安倍内阁这次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加选举而专门开设了选举网页,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了放弃这次选举,显然不是出于因为对现在政权的信任。日本民众对日本各大政党以及政治家,感到最多的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4)强大的自民党后援团体。尽管这次参议院选举的投票率这么低,但是自民党和公明党还是获得了这么多的选票,其背后的支援团体的身影显然可见。而且越是投票率低下,团体票的分量越是突出。有创价学会作为坚强后盾的公明党自不必说。经历了2005年小泉内阁邮政民营化选举、自民党内派阀政治势力的削弱以及2009年的下野,自民党与其传统的后援团体本来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了。但是,这些团体又似乎重出江湖,为这次自民党的参议院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诸如农协背景的山田俊男,防卫省背景的佐藤正久,建设行业的佐藤信秋,医疗界背景的羽生田俊等等,上述众人都获得了20万以上的选票。

  二  今后三年自民党安倍政权的内政外交

  本次参议院选举后,从理论上来说到2016年7月参议院选举为止,日本将没有全国大选。从2006年9月第一次安倍内阁至2013年7月,8年内日本换了7任首相。诞生于去年12月的第二次安倍内阁,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将会是一个长期政权。但是,长期政权未必就一定是一个安定政权,

  未来三年,安倍内阁以及自公联合政权将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围绕修宪目标,执政党内如何统一意见?修宪是安倍的一大信念。在他的主导下,去年4月自民党推出了最新版的《日本国宪法改正草案》。作为前奏,今年5月,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在多种场合示意将考虑修改宪法第96条对修宪所设的2/3参众两院的门槛。但当发现无论是事后的民调还是盟友公明党都不对此看好时,又变得悄然无声了。这次参议院选举的结果,自民党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未能单独过半,对于修宪所需的2/3,由于公明党的明确反对针对宪法9条的修改,自民党即便算上有意参加修宪同盟的维新会也很难达到规定的2/3 门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安倍不会就此而打消修宪之梦。自民党与修宪势力的暗送秋波,很难确保未来3年自公两党不会为修宪发生激烈冲突。

  (2)安倍经济学能不能拯救日本经济?从去年12月去年12月26日成立的安倍内阁,从之前的竞选时就打出了重振日本经济的大旗,安倍经济学的所谓“三枝箭”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在在安倍的强烈干涉下,全力支持安倍经济政策的黑田东彦出任日本中央银行行长。为达到安倍内阁提出的物价上升2%的目标,日本中央银行在4月初开始大量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其结果使日元在极短的时期内急速贬值,日本的出口业在短期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日,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很难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在西方八国会议(G8)上,德国首相默克尔就很不客气地对安倍经济学提出了质疑。并且以目前日元徘徊在对美元98元/1前后的市场效应来看,货币宽松的政策实际上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有效。而日元的贬值也导致了日本进口成本的增加,使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

  日本的财政赤字数值惊人,其总额达到1248兆日元,日本国民人均负担为979万日元。日本央行为达到第二支箭也就是所谓物价上涨2%的目的,究竟打算增加多少市场的货币流目前谁也无法预料,但日本的通货紧缩现象非一日之寒。用经济学家吉川洋的话来说就是“通货紧缩不是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而是日本经济停滞的结果”。此外,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金利的上升和国债的贬值。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6月12日,安倍内阁又发布了促进成长的追加方案,具体而言就是安倍内阁向民众承诺未来十年中,GDP的平均成长率达到3%,国民收入人均增加150万日元,企业的设备投资增加10%。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是否能达成以及如何能达成,就拿人均收入的增加来说,用安倍政府的话来说是,通过减轻企业的法人税来保障企业的利益从而促进个人收入的增加。但是现实是,即便企业因为政府的减税而得到了利益,这部分的利益也不见得马上就能转入企业职工个人的腰包,更现实的是,未来十年中消费税最低也得在目前5%的基础上再增加5%达到10%,现行经济政策所期待的通货膨胀造成家庭开支的增加恐怕更会使大部分的家庭感到实际生活水准的下降。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减税,家庭增税”,其结果会导致进一步的市场萎缩和消费低迷。

  就像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市场效果的调查结果反映的那样,并没有多少人从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受益,更多的反响却是贫富差距的加大和正式雇佣的减少。这样的情况如果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改善,支撑本次参议院大选获胜的法宝——安倍经济学很快就会失去其神秘的光环。

  (3)价值观外交能走多远?“坚决跟随美国”是安倍内阁的信条。但是日美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外交冲突。

  首先,日美之间围绕冲绳的美军基地,存在着很大分歧。这次参议院选举,尽管安倍在选举前亲自前往助阵,自民党推荐的候选人还是没有成功出线。外交是内政的外延,“减轻冲绳美军基地的负担”不仅是已经在野的民主党对冲绳民众曾经的许诺,同时也是自民党的“老生常谈”。夹在冲绳民众和美军之间的安倍政权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会落个两头不讨好的结果。

  针对TPP交涉日美之间将会产生较大的矛盾。上台之初,安倍政权为了得到美国的全面支持,曾经答应就TPP进行交涉时日本将不设任何前提。但是,伴随自民党内“族议员”势力的回归,特别是自民党最大票田农协的意见将反映到日美间TPP谈判的桌面上。对此,美国已经在其众议院的听证会上发出了警告。可以预见,在TPP交涉问题上,日本的外交诚信将受到考验。

  此外,针对安倍的历史认识和右翼倾向,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政治家表示了警惕,并发出了警告。可见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不仅是周围国家,就是其“盟友”也对安倍不甚放心。

  毋庸讳言,中日关系目前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低潮,原因在于日方。就像自民党前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在被问及今后如何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时所说的那样:“日本将以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为前提,发展与周围各国的关系”。但是,这种以邻为壑、排他式的外交方式非但不能与周围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互动,还会使日本陷入新一轮的外交困境。

  围绕领土问题日本除了跟中国之外,还跟韩国和俄国存在争议。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除了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之外,僵硬的外交态度和手法也是阻碍日本与别国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安倍内阁诞生以来,在外交问题上谈得最多的是“价值观外交”。所谓“价值观外交”的内涵为:日本愿意与具备普遍价值(自由、民主、人权、法制、市场经济)的国家积极发展外交关系。言外之意也就是日本不愿意同它不认同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积极推进合作关系。

  什么是日本的“价值观”,其本身就非常不明确。很难想象日本跟被日本一般民众视为军事政权的缅甸、强权政治的中东诸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有什么“日本式”的共同价值。所谓“自由与繁荣之弧”和“价值观外交”根本就是冷战时期的思维方式。

  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有寻求各自发展模式的自由,日本可以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上介绍本国的发展经验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是诸如强求别国接受自己的方式,不然就加以排斥的行为只能被视为新时代的一种霸权式的行为。

  作为近邻的中日韩之间有冲突但更有合作的空间,未来三年中日韩三国之间能取得多大程度的合作,关键在于日本的外交方针能否改善。

  三  旧自民体制的复活不可避免

  “产官政”铁三角关系曾经是维持自民党55年体制的不二法宝。同时也是导致自民党最终下野的直接原因。这样的关系在2005年小泉内阁邮政民营化后曾经被一度打破。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关系似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是,就如前文所述,民众对政治的失望导致了投票率的下降,而在投票率低下的情况下,诸如农协医师会等等行业组织的巨大票田的确是令人心动的。很显然,一个政权党对行业票田的依赖往往会有饮鸩止渴的结果,但却又是欲罢不能。同时,当年被小泉打碎的旧势力也已经悄然卷土重来回到了自民党内部,并将伴随长期执政的自民党走向下一次选举。派阀政治的复活就是其中一例。从现在开始,安倍最大的“敌人”或许就是来自自民党内部,理由非常简单——按照现在的选举制度,谁成为自民党的总裁,谁就将是内阁的总理。如下表所示:

现在自民党内主要政治派别

议员数()内新当选

町村派

82 (25)

额贺派

51 (19)

岸田派

42 (9)

麻生派

34 (5)

二阶派

28 (5)

大岛派

12 (3)

  选举前后,自民党内派阀势力已经开始争夺各自的领地,各派阀的领袖们正虎视眈眈着安倍还没有坐稳的椅子。

  之所以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枝箭,就是所谓重中之重的结构改革之箭,至今还在藏首缩尾地躲在暗处迟迟不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结构改革之箭已经被这次伴随安倍重出江湖的自民党“族议员”所牢牢掌握。

  “产、官、政”勾结的体制并没有因为自民党的两年在野而消亡,未来的三年将证明这一事实。

  围绕权力和利益,自民党内的斗争已经悄然揭开了帷幕。

参议院选举后的日本政局

何晓松  日本研究所政治室助理研究员 

  这次参议院选举以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胜利告终。这次选举的特征首先是投票率低,为52.6%,创下历史第三低,反映出一些底层民众对自民党不抱希望。自民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倾向于大企业,“安倍经济学”延续了小泉政策,社会分化加剧,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选举后的7月23日,NHK的最新民调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下降3%,为65%;共同社的民调显示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下降11.8%,为56.2%,不支持率上升一倍,为31.7%。其次是自民党和公明党借助日本的经济复苏取得胜利,摆脱了“扭曲国会”的局面。选举中安倍晋三一改执著改宪的姿态,着重于经济复兴,在各选区保证一般选民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提出2020年日本国民工资上涨150万日元的口号;再次是民主党的惨败和第三极政党的低迷。民主党的宣传主要集中在“安倍经济学”的负面效果,但多数选民反问民主党,“民主党执政时采取了什么景气对策?”日本社会普遍认为民主党执政期间,日本遭受了重大损失,正是安倍晋三在挽回这些损失。民主党候选人往往对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避而不谈,在选举传单上也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民主党”三个红字。在如此的逆风选举中,民主党自结党以来首次在东京和大阪选区失利,无一人当选。民主党的执政失败继续发酵,所以民主党的惨败可想而知。而维新会由于桥本的从军慰安妇发言,持续低迷,只取得8个议席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大家党也因桥本的发言解除了与维新会共同选举的承诺,在关西地区失去了有力政党的支持。只有共产党在东京选区首次有一人当选,并取得70多万选票,只比自民党高票当选的候选人少30多万票。这次选举是自民党的顺风选举,只要打着自民党的旗号,基本可以顺利当选。在29个一人区选区,自民党只在岩手和冲绳败选。在其他2-5人选区自民党候选人全部顺利当选。与此相对,各在野党除共产党外都是逆风选举,民主党干事长细野豪志为民主党候选人站台,痛哭流涕地表决心,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选举前安倍晋三把“改宪”作为一大议题,但到各选区后发现民众关心的是经济日程。所以从选举开始,“改宪”都没有成为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主要议题。反而经济政策、核发电政策、TPP、消费税、社会保障、安全保障成为各党争论的焦点。选民最关心经济政策,日本央行适时地宣布日本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决定了自民党的胜局。安倍在街头演讲中宣称:“日本的经济进入复兴,求人倍率达到0.9倍,增加了上百万的就业机会。安倍政权半年取得的功绩,民主党用了四年也没做到。”关于重启核电厂是争论的又一焦点,各在野党批评安倍渐进地重启核电厂的政策。多数在野党主张10年内关闭所有核电厂,但在野党没有替代方案,现在日本火力发电的成本是核发电的三倍,而且也污染环境,长期依赖火力发电影响日本的经济竞争力,所以大型企业都敦促政府尽快重启核电厂。已经停止发电的核电厂每天都需要投入大量金钱维护,关闭所有核电厂并废炉处理需要几百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关闭核电厂也不可行。TPP参加问题是另一热点,加入TPP得到日本财界的支持,只是在农村地带引起争论。日本农作物一半依赖进口,在野党担心参加TPP会进一步影响日本的农业自给率。农协等利益集团也反对参加TPP,自民党农村选区的候选人都宣称要对参加TPP设定条件,要求例外处理小麦、大米等农作物的关税。所以农村选民投票选举自民党的候选人,从执政党内部树立农业的代言人。

  关于“改宪”,进入选举的后半程,公明党开始转向不支持“改宪”,成为反对修宪的势力。公明党是以宗教为背景的政党,信教自由是公明党得以生存的关键,是公明党最关心的。公明党也因宗教背景长期受到压制,所以如果修改宪法第96条,新宪法可能会损害公民自由权利,包括信教自由,因此公明党极力反对修改宪法第96条。选举后自民党是115议席,加上大家党的18议席和维新会的9议席,在参议院的议席数是142,离三分之二多数的161议席差19议席。公明党的20议席成为能否修宪的关键,日本媒体现正讨论公明党会不会因修宪问题退出执政联盟。4月20日每日新闻的民调显示支持修改宪法96条的是42%左右,不支持的46%左右。NHK在5月3日宪法日做的民调显示支持修宪的为42%,不支持的为16%。7月22日NHK的电视节目显示不支持修宪的民众首先是担心再次卷入战争;其次是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再次是对和平国家理念的自豪;而且日本的国民性是顺风倒,所以公众对公民投票超过50%就可修宪的做法产生不信任感。许多国民都认为必须为修宪设置更多条件。主张修宪的民众言论集中在首先是中国、朝鲜和俄国的军事威胁,其次是领土争端,日本有必要扩充军力,保护领土;再次是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国土自己保护,不指望美国。自民党的修宪言论主要是加强日美同盟,强化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安倍在7月22日记者会上旨在加强日本外交的言论,被日本媒体普遍解读为加强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尤其联合在南沙群岛问题上对抗中国的各国,强化对中国的包围。 

  在修宪问题上大家党等的言论集中在实现“道州制”等国内政治改革。选举后“改宪”日程已经渐渐失去重要性,自民党的优先政策是经济复兴,其次是社会保障政策。只有在这些政策取得成果,告一段落后,“改宪”才能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现在谈论改宪也不成熟,各方的意见分歧很大。民众首先担心修改宪法第96条后,执政党会利用公民投票超过50%,就可以改宪的条款,修改宪法有利于执政党;其次,如此简单就可以改宪,宪法缺乏尊严,公民的自由可能受到侵犯,社会可能陷入动荡。所以各党以及社会各方呼吁至少经过3年的讨论,才应该正式就“改宪”问题做出决定。自民党议员也认为“改宪”的日程会在2年后才启动。“改宪”的日程可能参照小泉的邮政民营化改革日程,小泉在上台时也宣称要邮政民营化,但他首先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之后振兴经济。完成这些日程后,小泉才着手邮政民营化。如果2年后日本经济走上正轨,社会保障问题得到解决,政府财政危机得到缓解,安倍的支持率还保持高涨,亚洲各国能够容忍,安倍可能会启动“改宪”日程。

  综上所述这次参议院选举,民众的反应是很无奈,对自民党只是在经济政策上有期待。即便现在,多数日本国民还都没有感受到经济复苏,企业现在只有能力增加半年奖,工资还没有变动,调查显示日本工资同比还减少了几千日元。只有大企业和炒股的人受益于“安倍经济学”,经济复苏还没有渗透到更深的层面。这次投自民党票的许多选民在采访时表示不支持修宪,对安倍的经济政策也只是期待。这次选举,自民党宣扬了许多经济愿景,如果经济在未来不如选民的预期,自民党的支持率将大幅下滑,三年后的众参两院选举可能会带来政权更换。所以未来的两年安倍应该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上。

执意修宪贻害无穷  对华面临结构调整

张  勇  日本研究所外交室助理研究员

  赢得选举是安倍执政的要务。他提出经济、外交与安保、政治三大战略,而获得2013年参议院选举的胜利则是政治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此次至关重要的“大考”中,安倍领导的自民党成功过关,一举扭转了参议院“扭曲”的局面。这不仅能巩固政权基础,亦有助于实现其提出的三大战略。

  安倍在选举结束后推动修宪是既定目标。就选情看,修宪势力议席数增加早已成定局。参议院选举后,修宪提案条件以及修改内容将成为日本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在前项上,自民党、众人之党和日本维新会赞成或有条件赞成放宽,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等政党表示反对,公明党则未明确表态;在后项上,自民党力主修改第九条并设置国防军。在野党则一方面批判自民党“鲁莽行事”,一方面向对建立国防军构想存疑的公明党展开宣传攻势。总之,自民党跃跃欲试,公明党不置可否,在野党涣散无力,舆论人心思“变”,修宪成为大势所趋,今后应高度关注何时修改及何种程度上修改。

  应该说,修宪不是新问题。但能否站在正确的历史认识的立场上开展对宪法的讨论,这成为考验日本决策者的领导智慧的重要指标。在不反省历史教训的前提下,执意修宪贻害无穷。

  目前看来,中日关系的结构越来越多元与复杂。在思考安倍对华政策及中日关系走向时,应首先分析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结构。参与及影响对华决策的机构和个人仍呈上升趋势,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第二,互动结构。内部结构日益多元,且双方在价值、主权及利益上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之下,中日能否有效互动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外部结构。其中美国的作用明显,它不希望看到两国“抱团”,但亦不愿看到两国持续“交恶”,即“斗”而不“破”最符合其利益。

  参议院选举后,日本国内政局的制约因素将有所缓解,安倍在对华政策上应当会有更大自由度。同时,由于对华政策成为“短板”,一味强硬备受诟病,也被认为不符合日本长远、根本的利益。上述情况表明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空间在增大,调整需求在增强。但由于上述中日关系的内部、外部和互动三重结构同时发挥作用,正在使日本对华决策难度增加。总之,短期内安倍的对华政策有调整的可能,甚至不排除在局部环节由“寒”转“暖”,但中长期看“斗争”与“合作”仍相互“变奏”。

从本次参议院选举看日本的网络选举

何晓松  日本研究所政治室助理研究员

  本次参议院选举前,日本修改了《公职选举法》,允许各政党和候选人利用网络开展选举。今年可以说是日本网络选举元年,网络选举不是在网上投票,而是各政党和候选人可以通过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聊天网站、视频网络直播和各政党设立的网站等,与选民对话,宣传自己的政策,收集网络民情。网络选举开禁是本次参议院选举的一大特点,也为今后日本的选举注入了新鲜元素。在网络化的今天,通过电脑尤其是智能手机上网参与选举,吸引了忙碌的日本上班族,使政治家的街头演讲和各党的政策更快速地传达到选民。

  正是有了网络选举,日本选民可以直接上网向候选人提问。在冲绳县一人区选区,自民党候选人打出把普天间基地搬迁到县外的旗号,企图以此蒙混过关。但许多冲绳选民注意到这与自民党的竞选纲领相矛盾,自民党的政策是把美军从普天间基地搬迁到冲绳县名护市的边野古。冲绳的选民们上网调出自民党候选人的演说,发现他只谈经济复兴,只字不提基地搬迁,登录自民党候选人的博客直接向他提问也没有答复。这直接导致了自民党在冲绳的败选,取得胜利的是主张县外搬迁的本地政党。

  网络选举解禁后,各政党都扩充了本党的网络部门,充分利用网络扩散面广的优势。自民党在总部招募了50多人设立网络监控组,每天收集各党、各候选人和选民的网络发言,并对这些发言进行总结,把握民情,找到选举的争论点。同时,也回复一些发言,阐明自民党的政策。自民党还把安倍每次的街头演讲在网络同步播出,扩大了街头演讲的影响力。安倍在全国巡回演讲的途中也不忘随时更新博客,甚至在列车和飞机上上网回答选民的提问。民主党候选人有的把自己的选举生活在网络上同步播出,每天16小时,坚持到了选举的最后一天。在东京都5人区中首次当选的无所属候选人山本太郎,就利用网络掀起了关停一切核电站的运动。他的博客有20多万粉丝,比安倍首相的还多。他坚持每天在博客投稿10篇以上,每篇投稿被转发50次左右。据统计他的博客投稿经传发,受众群体为70多万人。他还每天同步直播竞选活动,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网络,最后以高票当选。所以这次选举是伴随网络的一次选举,候选人在忙碌一天后,要花几个小时用于在博客上投稿和选民对话。选民们在网络上发言更直接、更尖锐,民主党候选人投稿博客后,每一条投稿的回复95%都是奚落和谩骂之声。所以鉴于日本国民的从众心理,对逆风选举的各在野党来说,网络开禁对选举结果是有负面影响的。

  从本次选举结果来看,有效利用网络的政党和候选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共产党在推特(twitter)即博客和微博上投稿10361件,自民党是4724件,维新会是6988件,这些投稿经过转发和再转发,受众大量增加。据7月23日的统计,选举期间安倍在博客上投稿的扩散力(转发和再转发量)是195.4倍,即每一篇投稿平均有195个转发。安倍的博客有20万左右的粉丝,经过这些粉丝的转发,有大量的人看到了安倍的投稿。共产党的志位和夫的博客扩散力是234倍,日本维新会的桥本的博客扩散力是39.5倍,公明党的山口那津男的是19倍,民主党的海江田万里则没有投稿。对投票站出口的选民问卷调查显示,全部选民的16%认为网络对投票有参考作用,从年龄组来看,20岁到30岁的选民有26%表示有参考作用,30岁到40岁的选民有23%表示有参考作用,40岁到50岁的选民有19%表示有参考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网络的作用逐渐减少,日本的年轻人普遍使用网络,岁数越大使用网络的越少。

  这次参议院选举首次允许使用网络竞选,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各党和候选人还在探索阶段。这次网络选举的特点,首先是数字化和市场化,各党聘用的广告公司利用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分析大量的电子数据,对数据归类整理,并使用了市场分析的技术工具。图表分析使数字一目了然,对博客话题的集中度,关键词可以定性定量分析。如7月20日即投票的前一天,日本政治博客的关键词依次为“街头演讲”、“照片”、“帮助选举”、“刷新博客”、“核发电”等等。选举中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改变了选举战略和形态,各党以后将像日本的大公司一样,在决策前会参考大量电子数据和趋势预测;其次,在本次网络选举中,网络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在网上可以聊天、争论。但对各党议员的统计显示,75%的议员把网络当成宣传政策的手段,只有14%的议员表示可以通过网络倾听选民的意见。本来网络讨论可以拉近与选民的距离,还可以倾听不同的反对意见,总结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政策。但此次选举中多数候选人把选民当成受众群体,只是追求选民能投票支持自己,没有把网络当成产生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平台。而且,这次选举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选民投票率低,他们的普遍看法是选谁都一样,反正日本是由一群老人控制着。这就使网络选举大打折扣,日本中青年选民在全部选民中上网的人数是最多的。

  这次参议院选举的网络开禁将对今后日本的选举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上网手段逐渐增加,数据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网络势必成为各党制定选举战略,洞察选民心理,指挥选举的主要手段。网络也会成为各党与选民互动,商讨政策,并形成新政策的平台。下次选举时,有效利用网络可能是政党赢得选举成功的重要工具。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844747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