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杨功金:大变局下日本产业政策的新动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正等在《日本学刊》2022年第6期发布《大变局下日本产业政策的新动向》(全文约1.8万字)。
田正等认为,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日本出现了再次重视产业政策的新动向。当前,日本政府推动产业政策与环境、经济安全、分配等问题相协调,表现出以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目标、注重促进制造业发展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建供给与需求并重的政策框架等新特征。
(一)日本产业政策的逻辑转变
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支撑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不断调整变化。日本愈发注重经济安全,主导产业政策的理论再次改变,日本“产业政策”的概念也随之从狭义转向广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为快速实现工业化、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日本政府主要依据“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指导产业政策的实施。70年代初期以后,“市场失败理论”对于日本产业政策的影响日趋显著。“市场失败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经济外部性等问题,导致市场资源分配效率低,进而产生“市场失灵”问题,为此需要政府实施干预,纠正垄断、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进入90年代,支撑日本产业政策的理论再次发生转变,“政府失败理论”成为指导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力量。据此,日本政府持续实施经济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产业政策被弱化。进入21世纪后,日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进一步推行结构改革,以消除企业参与全球化经营活动的障碍,释放供给潜能,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日本政府认为,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无法有效推动经济结构快速转型,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支持日本产业政策的理论再次发生变化,“企业家型政府理论”成为当前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支持理论。该理论认为,政府的作用不仅仅是调节市场,还要积极地创造市场;如果仅靠市场的力量,市场会忽视社会贫富差距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且市场通常也存在路径依赖,无法有效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政府需要大力推动技术革命,资助企业的创新研发。在新形势下,日本经济发展不仅面临推动科技创新、经济绿色转型、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内部问题,也面临提升“战略不可或缺性”与“战略自主性”等强化经济安全的外部压力。为此,日本产业政策的概念范围有所扩大。一方面,从狭义角度看,日本的产业政策是一种选择性产业政策,即针对特定产业或企业给予扶植或保护,同时配合财政金融等政策资源支持,以达到缩短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加快企业经营业务重组的目的,推动经济有序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从广义角度看,日本的产业政策可以理解为,为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经济社会课题,日本政府所实施的一切关于产业的政策的总和。所谓的社会经济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发展新兴产业、改善资源要素配置、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经济安全、防范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日本政府在其公布的《经济产业政策新重点》中指出,当前日本产业政策需要确立日本政府的“任务”导向,将解决中长期日本经济社会课题作为主要方向。
(二)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经济与环境相协调。传统观念往往认为,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在新形势下,需要将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视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机遇而非阻碍。正是基于此背景,近年来日本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受此影响,2020年日本政府公布的《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将“增长战略”与“实现脱碳社会”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增长战略”,致力于应对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挑战。
第二,经济与安全相协调。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影响,日本也日渐认为经济与安全问题不可分割,需要强化经济安全。日本在2018年就提出了要强化产业安全保障,2021年第一次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纳入产业政策重点项目,2022年更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安全在产业政策中的重要性。
第三,经济与分配相协调。受疫情冲击,日本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日趋凸显,拥有更多股票、房地产的富裕阶层的收入得到了更快的恢复,而持有资产较少的贫困阶层的收入恢复速度较慢,呈现出“K字形”经济复苏态势,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往的日本产业政策更注重推动企业利用其收益强化设备投资,并认为如果企业将收入分配给劳动者的话,将不利于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是这种鼓励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会进一步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为此,日本政府开始在产业政策领域强调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善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从而实现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扩大劳动者消费能力,进而实现分配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三)日本产业政策的特征与趋势
第一,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主要目标。日本对产业政策进行重新界定,所涉及范围不再局限于产业发展,而是将绿色经济、经济安全、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均纳入了政策实施目标的范围,以解决日本当前所面临的经济社会课题,而非单纯地促进特定产业发展或完善市场环境。由此,日本产业政策从狭义的产业政策转变为广义的产业政策,其政策目标不再仅仅是特定的产业或企业的发展与调整,而是解决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课题”,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未来日本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将不仅仅以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或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作为主要政策目的,而是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课题放在突出位置,包括但不局限于环境、经济安全、分配等问题。
第二,将促进制造业发展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放在显著位置。一方面,推动国内制造业发展。在新形势下,日本需要激励制造业企业投资,促进制造业企业实施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数字化手段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基于经济安全保障因素,当前日本制造业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更加注重安全问题,突出强调供应链多元化,以应对摩擦和冲突可能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在扶植国内制造业发展方面,日本政府将半导体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日本政府对半导体产业实施重点财政资金投入,灵活运用《产业竞争力强化法》,实施规制改革,完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日本的产业政策将更加注重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以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同时,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第三,供给与需求政策并举的产业政策实施新框架。新形势下的日本产业政策吸收了此前传统产业政策、“结构改革”的经验做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实施的经验教训,试图构建新型产业政策框架。在吸收传统产业政策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规制改革、参与国际规则构建,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竞争与创新环境;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入手,在实施产业政策这一供给政策的同时,也要实施大规模、长期性、有计划性的财政资金投入,配合积极的需求政策,以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未来,日本的产业政策实施框架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政策实施框架上,坚持供给与需求并重,在加强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实施规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创新,并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在政策评价手法上,将采取更为准确的评价措施,给予政策实施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