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荣:特朗普时期美日同盟对华离岸平衡的强度与走势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仕荣在《日本学刊》2018年第4期发表《特朗普时期美日同盟对华离岸平衡战略分析——以平衡点遴选与平衡强度分析为线索》(全文约1.7万字)。
特朗普时期的离岸平衡战略伴随“美国优先”思想,会对中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安全领域,美日同盟就有可能无法通过离岸平衡战略实现预期战略目标而做出冒险行为,闯入中美、中日关系的“禁区”和敏感点,对地区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此前得益于中国的妥善应对,美日多支点平衡的成效正被逐步抵消,各个平衡点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但是,今后对美日离岸平衡战略,中国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以重视。
(一)美日同盟离岸平衡的强度增加
随着特朗普上台执政,美国离岸平衡战略出现了与奥巴马执政时期不同的情况。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美日同盟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增加了离岸平衡的强度。美日同盟可能做出冒险行为,闯入“禁区”,触碰敏感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之间曾有过三次台海危机的碰撞,美日同盟特别是美国不敢轻易触动台湾问题这颗“地雷”。一直以来,美国的战略设计是竭力把日本和中国台湾推向对抗中国的前沿,以此保障其在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区域的利益最大化。从当前形势看,台海区域的统“独”对抗将更加激烈,回顾蔡英文上台后的台湾“对外关系”,其核心就是积极争取“美台关系”和“日台关系”的提升。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表明,美国将在《与台湾关系法》的基础上维持与台湾的密切联系,可能会实际履行对台军售承诺。2018年3月,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台湾旅行法》,认为“美国政府应当鼓励美国和台湾之间各个层级官员的访问”,包括允许美国各个级别的官员访台,同台湾当局官员会面。“美台官员互访”一直是两岸关系中的敏感部分,这个法律无疑会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挑战中国的底线。3月16日,特朗普正式签署鼓励“美台高层官员互访”的《台湾旅行法》,引起中国政府强烈不满,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台湾方面认为,这是自1979年美国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以来,台美双方在“外交”上的实质突破。3月20日,美国国务院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局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访台,成为该法案生效后首位访台的现任美国政府官员。
至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一贯以“无为”的表象来掩盖“有为”的实质。2016年安倍政府借民进党上台执政之机,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一个中国”的底线,提升日台实质关系。2017年3月,日本总务副大臣赤间二郎访台,这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第一次有副部长级高官访台,之前日本政府访台官员仅限于“局长级”。日台来往日趋密切,继日本对台代表机构“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改名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之后,台湾对日的“亚东关系协会”也改名为“台湾日本关系协会”。2018年中国台湾花莲地震后,面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中文写下“台湾加油”的对台湾公开问候,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推特上以日文回复“患难见真情”。总之,台海地区的复杂化局势随着美日的介入逐步加剧。
此外,中国周边其他邻国也可能被美日选取为新的离岸平衡点,如蒙古、中亚五国、缅甸等,美日一直借助各方力量积极运作,并等待介入时机。
(二)美日离岸平衡战略的各平衡点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
美日遴选亚太平衡点的核心在于为中国“主动建构”周边的敌人,然而中国周边国家通过多年国际政治的实践“习得”了对中国的基本文化认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以伙伴或朋友的身份而存在,美日寄予期望的中国与周边友邻之间的“霍布斯”文化氛围难以成功构建。美日将中国周边的“离岸平衡点”工具性作用发挥至极致,但是对东盟国家、韩国和朝鲜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主观能动性却刻意忽略,而中国“与邻为善”周边战略恰恰满足了这些周边国家的主体性诉求。
当前,南海的局势趋于稳定,其中菲律宾的转向具有指标性意义。2017年1月,安倍为了再度激活南海问题出访东盟各国,第一站访问菲律宾时,宣布未来五年内将向菲律宾提供一万亿日元的援助。然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并没有认同安倍渲染的南海问题,仅表示两国在维护海上安全并免遭“任何形式的威胁”上具有共同利益。
不仅是菲律宾,美日在东南亚的分化工作也步步受挫。2017年1月4日,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国际合作部大臣贺南洪暗示,南海紧张局势的加剧应归咎于一个“超级大国”。2017年5月18日,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后,南海争端趋于平静,美国南海巡航已经成为“鸡肋”政策。至此,南海在美日平衡点遴选进程中的作用将逐渐退居次席。美国通过东南亚国家在一线打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设想遇阻,因此特朗普政府选择在南海问题上直接对峙中国,多次派遣军舰进入南海巡航。但是鉴于美国不愿意直接与中国发生冲突,在战略谋划中的“避险”意识很强,美国的这种行动注定难以持久。
朝鲜半岛局势也在迅速降温,离岸平衡价值日趋弱化。经过中韩两国努力,2017年10月双方发表不考虑追加“萨德”反导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三不”共识,为处理“萨德”问题创造了条件。朝核问题上,2018年冬奥会前后,朝韩双方开展了一系列密集互动,朝鲜也没有进行新的核导试验,南北关系迅速解冻。美国和韩国还暂停了针对朝鲜的军演。事实证明,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是“对症的良方”,为南北双方改善双边关系营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朝鲜半岛的稳定局势符合各方利益。2018年3月25日至2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对华进行了非正式访问。3月29日,应韩国政府邀请,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杨洁篪访问韩国。4月20日,金正恩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七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宣布,朝鲜从21日开始,将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并且废弃位于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的丰溪里核试验场。至此,美日韩合力打造的排除中国的朝鲜半岛解决机制基本破局,美日以朝核问题为平衡点希望在中国周边形成的“破窗效应”也暂告平息。
此外,在南亚区域,中印关系出现回暖,两国领导人实现定期会晤,南亚地区的热点关注度也在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