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栗硕:日本“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构建进程分析

作者:栗 硕     时间:2022/6/2 19:58:54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讲师栗硕在《日本学刊》2022年第2期发表《日本“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构建进程分析》(全文约1.7万字)。

 

栗硕认为,日本政府于冷战期间确立了“宪法允许在毫无他法的情况下对敌方基地发起攻击,但不允许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法理解释。基于此,日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导弹实力的发展。冷战后,日本政府以“只有具备完整的装备体系才算是拥有了‘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为借口,在没有修改上述法理解释的情况下,逐步强化了个别武器装备的“进攻”性能。在安倍政府积极推动日本军事战略转型的背景下,自民党内强调构筑“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主张愈加强烈。岸田文雄就任首相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充分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进程。

“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日本在“和平宪法”束缚下讨论军事力量建设时形成的特有概念,一般指能够对敌方导弹发射基地进行攻击的武器装备实力。自卫队成立之初,鸠山一郎政府与岸信介政府相继做出了“宪法不允许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统一见解。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再次上台后,大力推动日本军事战略朝着“主动进攻”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日本战后以来在“和平宪法”下形成的国家安全思想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自民党部分议员希望趁势进一步架空“和平宪法”,开始要求政府修改上述沿承近70年的统一见解。安倍、菅以及岸田政府均流露出想要突破上述统一见解的政策意向。日本这一动向不仅是其军事战略转型与政治生态演变的具体体现,也会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值得关注与研究。

 

(一)“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法理解读

1956年2月29日,时任防卫厅长官船田中在国会上代读了首相鸠山一郎的宪法解读,指出:“为了抵御敌方导弹攻击,在毫无他法的情况下对敌方导弹基地进行打击等万不得已且必要最小限度内的举措,从法理上讲属于自卫的范畴。”伴随着日本国会关于该问题的深入讨论,岸信介政府在鸠山政府上述法理解读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答辩。1959年3月18日,时任防卫厅长官伊能繁次郎表示“作为现实问题考虑的话,日本在受到攻击时,基本不会出现既没有联合国援助,也没有《日美安全条约》保障等毫无他法的情况。因此,若在平时就拥有能够对他国造成攻击性威胁的武器,便不会被宪法所允许。

总之,经过在野党的追问,日本政府在国会答辩中逐步确立了宪法允许在自卫的情况下当毫无他法时对敌方基地发起攻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宪法不允许拥有能够对敌方基地发起攻击的实力等法理解释。

 

(二)“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实力限制

冷战期间,基于“宪法不允许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法理解释,日本政府对自卫队炮弹打击力量进行了限制。在陆基炮弹与海基炮弹的实力建设方面,自卫队被禁止拥有对地导弹,主要装备了射程受到一定限制的反舰导弹与防空导弹。而在空基炮弹实力建设方面,由于战斗机作战半径较长,从性能上来讲具有飞抵他国领空的可能,因此日本对战斗机的续航能力以及空投炸弹与空对地导弹的配备进行了限制。

1972年10月9日,田中角荣政府表示:“未来五年内,航空自卫队要配备46架F-4E战斗机以及68架FS-T2(改)支援战斗机(后称‘F-1支援战斗机’)。”日本政府在配置F-4E战斗机的过程中,通过禁止空中加油功能而限制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并通过卸载轰炸装置去除了战斗机对敌方基地进行炮弹轰炸与导弹攻击的性能。另一方面,同期配备的FS-T2(改)支援战斗机则主要装备了最大射程为50公里的ASM-1反舰导弹,并以“作战半径有限”为借口装备了MK-82炸弹。

伴随着航空自卫队对新型战斗机的配备,日本政府原本对战斗机设置的限定条件出现了松动。1977年12月,福田赳夫政府在国防会议上决定“航空自卫队新一代主力战斗机选用F-15”。而后,航空自卫队开始配备具有一定对地攻击功能与空中加油功能的F-15战斗机。但是,由于受到“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引进的F-15战斗机只是拥有搭载与投放炸弹的性能,却没有装备炮弹;而且,虽然F-15战斗机具备了空中加油功能,自卫队在引进F-15战斗机时却未装备空中加油机。

 

(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装备建设

冷战后,日本的军事战略开始朝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国会在对“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进行讨论时,日本政府提出了“装备体系”的概念,强调“只要不具备完整的装备体系,便不算是拥有了宪法禁止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1995年11月29日,时任防卫厅防卫局局长秋山昌广在答辩中表示:“在‘专守防卫’下进行的军事力量建设,使得我国并不具备以攻击敌方基地为目的的装备体系。 此后,日本政府便开始以“不具备装备体系”为借口,逐步强化了个别武器装备的进攻性能。

199512月14日村山富市内阁表示“未来五年内为自卫队配备F-2支援战斗机,以逐渐替换F-1支援战斗机”。2000年12月15日森喜朗内阁表示要引进3KC-767空中加油运输机。2011年12月20日,野田佳彦政府决定引进42架F-35A战斗机。2013年12月17日,安倍晋三内阁表示“要就如何应对(他国)发射弹道导弹问题进行讨论并采取相应举措”,同时还确认“要继续引进F-35A战斗机”。对此,日本共产党众议员谷田惠二质询“F-35战斗机的性能完全符合时任防卫厅防卫局局长守屋武昌于2003年3月26日在国会中对‘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装备体系进行阐释的标准。”2018年12月18日,安倍晋三内阁表示“要加速推动引进JSM、JASSM、LRASM等防区外巡航导弹……将‘出云’级驱逐舰改装为可以搭载F-35B战斗机的舰船”。对此,立宪民主党参议员福山哲郎质询新大纲将在事实上使自卫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当前,日本政府仍然主张“宪法不允许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不过,在“自卫队并不具备用于对敌基地攻击的装备体系”这一借口下,日本已经且仍将不断强化个别武器装备的“进攻”性能。

 

(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政策走向

2020年6月,安倍内阁突然宣布放弃引进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此后,自民党内出现了关于“代替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直接构筑能够摧毁敌方导弹发射基地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主张。 

围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构筑,日本朝野政党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在此背景下,菅义伟政府于2020年12月18日表示:“在‘中期防’规划引进与研发相关防区外导弹的基础上,对12式地对舰导弹进行改装升级。”据此,日本将在未来五年内把国产12式地对舰导弹的射程由现在的大约150公里延长至大约1000公里,并使其具有陆海空多个平台发射的功能。岸田2021年10月4日就任首相后,多次声称将把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作为政策选项加以考虑。而且,岸田还表示要尽快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文件,强调以此来推动“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讨论。

在此之前,虽然每当朝鲜试射导弹,日本便会出现关于“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讨论热潮,但日本历届政府均表示继承原有见解。然而,2020年以来这一波讨论热潮的背景与以往不同。第一,安倍内阁的一系列举措使得日本在“和平宪法”下形成的安全思想体制受到严重冲击。第二,日美军事一体化不断加深,同盟责任分担模式持续变革。第三,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百年大变局下,日本对华军事遏制意图明显加强。新背景下出现的讨论热潮呈现出异于以往的发展态势。预计,岸田政府若能成功应对2022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话,将有较大可能在2022年底结合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出台而修改“宪法不允许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统一见解,并且还会在新版《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规划如何构筑“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指标,日本政府以往一直用作借口的“不具备装备体系”也并非一个具体标准,日本在特殊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概念更加强调军事战略思想上的“攻击”性质。实际上,岸田政府相关动向是安倍政府“战败束缚总清算”的延续,上述统一见解若被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对军事力量发展的限制将会进一步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多次透露出可能要在驻日美军基地部署中程导弹的设想。日美两国联合提升攻击能力、强化遏制态势的行动,将对中国周边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并会严重破坏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值得密切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50109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本刊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 邮政编码:100007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服务电话:010-602138985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