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杂志 二维码
  • 日本学刊网欢迎您!
张季风:"安倍经济学"下的日本经济走向
作者:张季风     时间:2015/4/14 23:36:2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在《日本学刊》2013年第3期发表《“安倍经济学”及其经济效果分析》,论述了“安倍经济学”的具体内容,预测了“安倍经济学”下的日本经济走向。现摘编如下。

  2012年12月在众议院大选中获胜的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联合政府,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安倍首相将其新内阁自诩为“突破危机内阁”,声称要实现重新构筑“强势的日本经济”的目标,上台伊始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其命名源自20世纪80年代主张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里根经济学”)。大凡“某某经济学”,都具有比较严密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很显然所谓“安倍经济学”并不具备这一特质,只不过是安倍新经济政策的别称而已。其内容,可简单概括为灵活的财政政策、大胆的金融 政策和吸引民间投资的成长战略等三大支柱,或曰“三箭齐发”。与此同时,安倍内阁还对宏观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在长期经济战略筹划方面,重新启动“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在短期宏观经济运行调控方面,新设“日本经济再生本部”,安倍亲任本部长。

  “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目的是摆脱长期以来因通货紧缩、日元升值、就业及收入减少、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带来的日本民众普遍的不安和闭塞感,实现不断创新、扩大就业、充满希望的强势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或许有助于阻止或延缓当下日本经济衰退的脚步,但对于医治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构性弊病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

  “安倍经济学”只是一个短期应急性政策,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效果甚微,甚至有害,但对日本经济确有短期刺激效果。如前所述,估计自民党可能在7月下旬的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如不出意外,安倍内阁至少还可以持续三四年,可能成为相对较长的政府。倘若如此,“安倍经济学”的影响也将与日本经济发展相伴而行。

  (一)日本经济的现状与短期走向

  “安倍经济学”出台之前,日本经济基本处于慢性衰退之中,但近年来表现相对不错。2008年秋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下半年日本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触底,2010年度日本实际GDP增长率高达3.4%,这是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少见的高增长。受到东日本大地震的强烈冲击,2011年度实际GDP增长率骤降至0.3%。2012年在内忧外患的逆 境中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实际GDP增长从第一季度的6.1%开始,第二季度急转直下降到-0.9%,第三季度再骤降至-3.8%,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同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不是很好,这说明日本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但第四季度转为0.2%的微弱正增长。2012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为2.0%,并不算低,但估计2012年度大概是1.1%左右的增长,介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5%~1%的下线,虽然高于上一年, 但与年初的政府目标预测值2.2%相比仅仅达到一半。

  先看看2013年日本经济的走向。如前所述,“安倍经济学”还尚未实施就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效果(如股市上升、日元贬值等),估计2013年的日本经济,将总体好于2012年。其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周期看,2012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已经触底,第四 季度主要经济数据转好,特别是12月以后股市回暖,日元贬值,失业率略有下降。工矿业生产也开始回升,12月工矿业生产指数环比回升2.4%,与11月的-1.4%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1月仍保持0.3%的 正增长,虽然2月又跌为0.1%的负增长,但预计3、4月将转为正增长。在生产扩大的拉动下,2013年第一季度的实际GDP将持续正增长,大规模补充预算将在三四个月以后到位,其经济波及效果在第二季度将有所显现,因此第二季度可能出现较高的经济增长。

  第二,出口可望恢复。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2.2%,估计2013年回升势头将持续,欧洲债务危机也出现若干缓解的迹象,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经济还将保持8%左右的正增长,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将好于之前的预期,再加上日元呈贬值趋势,这意味着日本的出口将出现反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3年1~3月日本出口增长率分别为6.3%、-2.9% 和1.1%,已摆脱了连续七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出现回升迹象。

  第三,公共投资力度大,可以带来一定刺激效果。安倍“紧急经济对策”的财政投资超过10万亿日元,其中有5万多亿日元用于老化、破旧隧道和桥梁的维修以及学校、医院设施的修缮等方面,将会刺激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预计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而且,随 着出口的扩大,生产也将有所扩大,设备投资随之扩大,在灾后重建的后续效应下,住宅投资还会出现进一步增长。 

  第四,个人消费也将有所增加。巨大的财政投资和20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紧急经济对策”的波及效果,必然会创造巨大的就业需求,带来扩大收入的效果,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占GDP60%的个人消费的扩大。另外,若不出意外,2014年4月日本将提高消费税率,即从现在的5%提高至8%。一般来说,在消费税率提高之前可能出现集中消费的现象,特别是房地产以及汽车、大屏幕液晶彩电等单价较大的耐用消费品的销量将会大幅度增长。

  日本政府公布的《2013年度经济预测与经济财政运营的基本态度》提出,2013年度,在世界经济状况缓慢好转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有望实现实际GDP增长率2.5%、名义增长率2.7%的目标预测值);日本银行及日本大多数智库的预测值也都在2.3%~2.5%之间。当然,日本能否实现如此高的增长还有待观察,但总体经济状况将好于上年,这一点已无悬念。

  (二)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展望

  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日本经济会出现短期复苏,但很遗憾,复苏态势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究其原因,在于2013年投入的10多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的拉动作用会逐渐缩小乃至消失,而消费税率的提高将带来一定时间内的个人消费疲软,再加上世界经济总体低迷的局面 难以改变,2014年日本的经济增长就会减速。估计在安倍可能继续执政的三四年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都跑不起来,日本的GDP平均增长率也就是1%左右。

  具体来看,在消费方面,因为市场饱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负担,而收入很难增加,“安倍经济学”对上述结构性痼疾的医治几乎毫无作为。再加上提高消费税率的政策影响,消费增长很难值得期待。

  在投资方面,日本的投资主要包括财政投资、设备投资和住宅投资。(1)财政投资。众所周知,日本的财政状况十分严峻,已经是无资可投,进一步投资只能是长期债务的不断积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再者,经济社会发展到完全成熟的情况,使得公共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效应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小。(2)设备投资。由于生产难以大幅度增加,企业缺乏设备投资的动力,必然导致设 备投资下降。同时,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使企业的设备投资能力减小。特别是日本企业的总体创新能力相对下降,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缺乏设备 投资的动力。(3)住宅投资。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的地价一直是负增长,同时住宅刚性需求不足,每年新开工量也就是80万~90万套。在灾后重建的刺激下,住宅投资有可能增加,但由于其本身在GDP中所占比重(约占3%左右)较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微乎其微。

  从出口来看,出口尽管仅占日本GDP的14%左右,但贡献率非常大,因为内需几乎是零增长,日本经济的动力或者说引擎主要是出口。但是从近年的统计数据看,外需(净出口)对日本经济的负拉动十分明显。2012年日本出口下降2.7%,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下降10.8%。 同期,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2.0%,其中外需的拉动为-0.9%,内需的拉动为2.9%。由此可见,日本摆脱经济危机最大的突破口在于扩大出口,而出口的扩大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平稳低速增长局势难以改变的形势下,扩大对最大出口市场中国的出口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是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因素,未来也是如此。可以说,使中日贸易早日回到正常轨道是安倍内阁“突破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

  从长期和超长期来看,因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开支问题,再加上非常严峻的国债费偿还问题,日本财政难以运转,利用财政杠杆调控 宏观经济的能力日益减弱。因此,日本经济只能继续表现为相对衰退,但是速度会很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长期积累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在科技方面占有的优势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在过去20年中,日本的研发投入与GDP之比一直居世界首位,日本储备了大量的技术实力,这可能意味着它以后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即便到2050年,日本仍将是一个发达国家,GDP总量依然排在世界前十,贸易可能会长期逆差,不过由于投资所得增长,经常项目还会保持盈余。如果能处理好和亚洲特别是和中国的关系,2020年以后日本还可能出现相对较快的发展,但是这条路会非常艰难,因为日本必须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对华遏制战略。如何在追随美国战略和经济发展当中寻找平衡点,将是日本难以回避的长期难题。

  所谓“安倍经济学”,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目前,超过10万亿日元的补充预算已在国会得到通过,但真正到位还需要一段时间。刚刚履新的黑田东彦又推出了极端宽松的量宽货币政策,但日本能否实现2%的通胀率,尚有待观察。对于“安倍经济学”是否能奏效,恐怕连安倍内阁自身也未必有把握,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登场总得有所作为。若短期内能取得经济景气效果,无疑会给自民党在7月下旬的参议 院选举中加分,这恐怕也是安倍急于推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意图之一。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日本经济将取得短期效果,但2014年以后由于消费税率的提高、世界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又将陷入新的困境。仅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无节制的积极财政政策将使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只能是拖延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如果结构性问题得不到解决,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局面就难以扭转。

友情链接
您是本站第9501110位访客            版权所有 日本学刊杂志社
  • 电话:(010)64039045
  • 传真:(010)64014022 64039045
  •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8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