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本文论 时间:2021/11/22 17:31:57
内容提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后,加藤高明、林董、小村寿太郎等日本外交官僚提出与英国合作的主张。尽管当时“对俄协商”外交理念仍占主流,但加藤高明、林董等人开始积极与英国政要接触,这些势力在日英同盟的提出、交涉以及缔结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1900~1901年,日俄利益之争加剧,日本凭借自身实力难以取得对俄优势。在分析大量情报的基础上,日本认为日英两国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大,英国在朝鲜半岛几无利害关系,而且有明显的遏制俄国意向,日本与英国结盟利大于弊。基于此判断,在中国问题上,日本积极主动配合英国的外交行动,反复强调两国利益及外交理念一致,并将收集的相关情报分享给英国以获取信任,为建立同盟做铺垫。尽管日方在推动缔约方面更主动,但在具体条文的交涉中,日本隐藏了自己的侵略意图,紧扣并利用英俄矛盾,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辞令,达成了对己方有利的协约条款。《日英协约》认可日本在朝鲜的优势地位及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采取一定军事手段的“合理性”,为日本预留了解释空间,体现了日英同盟的军事色彩。关 键 词:日英同盟 外交官 英俄矛盾 朝鲜半岛 军事同盟作者简介:张艳茹,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史、史学史。日本对轴心国政策与对苏政策的关联和演变——从“防苏反共”到“联苏容共”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1945年,日本对苏联的态度经历了由“防苏反共”到“联苏容共”的180度转变。如果把日本的对苏政策与日本的对轴心国政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就会发现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亚欧大陆的国际格局变化密不可分。亚欧大陆战略在日本的对外战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原本计划与德国分头并进、会师中亚,划分势力范围,但苏联因素带来的变数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了这一计划。日本转而希望拉拢苏联共同对抗英、美,这一企图的破产实际上宣告了日本对外战略的全盘失败。作者简介:田岛信雄,日本成城大学法学部教授、图书馆馆长,日本和平学学会会员。译者简介:李若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韩美怡,日本成城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1917年日美《蓝辛-石井协定》中,日本将协定内的“special interests”(特殊利益)译为“特殊地位”,并解释为包含政治上的利益;美国则释为“特殊关系”,指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而产生的工商业利益。这两种翻译及其解释皆有偏差。该词实为日美妥协的结果,显露出双方不同的意图。对于日本的故意错译、错释,中国识破了其企图,即利用与第三国签订的协约而获得的“承认”实现吞并他国的目的,如利用《日英协约》于1910年合并韩国。中国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废止《蓝石协定》,但未得到支持。外交中,词语翻译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可理解为特殊形式的暴力、利用另类手段的战争。它或是争议本身,或是修正先前外交失误的工具,或为交涉方提供喘息之机,或掩盖原词所指,以维护国家利益或实现原词无法涵盖的内容。将词语的翻译作为历史事件本身或其部分进行研究,可更客观地构建多平面的事实,得出更符合史实的史论。关 键 词:日本《蓝辛-石井协定》 特殊利益 翻译 外交活动作者简介:万立,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法律交流史、翻译史。论美国对琉球“去日本化”的构想与实践(1944~1950年)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西太平洋区域多次突破日军的防御,为了发动对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美军将位于日本南端的琉球群岛作为登陆的“跳板”。在冲绳战役开始前,美国对琉球群岛开展人类学考察活动,在充分论证后确立了将琉球与日本分离的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美国为了保障自身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利益,将琉球群岛定位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兴的基地,以“去日本化”为目标,辅以行政分离、金融独立和文化教育等手段,试图将战前日本殖民时期的“冲绳县民”塑造成战后美国占领时期的“琉球人”,以达到美国在亚太区域建立恒久军事基地的战略目的。关 键 词:美军 琉球 去日本化 共同体意识 传统文化作者简介:孙家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琉球族群认同问题。内容提要:结盟是国际关系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安全而常常采取的一种外交行为,日本也不例外。从近代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开始快速发展之时,日本就懂得通过结盟外交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并由此获益。在二战战败投降并接受美国改造后,日本同美国结盟并一直延续至今,历时近70年。其间,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内见证了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不同变化,其外交方向大致经历了“对美追随外交”、“全方位自主外交”与“政治大国化外交”的演变。冷战结束后,面对亚太地区国际格局及形势的变化,日本更是积极主动地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美国的主导之下两国同盟关系不断得到强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仍将是日本外交难以动摇的基础。作者简介:梁云祥,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外交、中日关系。内容提要:“互联工业”战略是日本实现“社会5.0”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同时“互联工业”战略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制造业基础。2010年以后特别是“安倍经济学”提出以后,日本制造业逐渐复苏,绩效表现较好。本文以日本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2010~2015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统计调查》中制造业69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伍德里奇及福斯特等人的方法对日本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2010~2015年,日本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本呈现增长态势;2010年以来日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日本制造业近期绩效表现较好的根本原因。本文还从日本制造业视角探讨了“互联工业”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分析了“互联工业”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关 键 词:日本制造业绩效 全要素生产率 “互联工业”战略作者简介:许悦雷,经济学博士,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内容提要: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宇野三阶段理论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的方法论,也是当代日本学者对现代资本主义展开批判的重要理论基础。宇野三阶段理论可分为原理论、阶段论和现状分析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现状分析论也可以看作现代资本主义论,三者结合形成独具日本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现代的现状分析论已经超越了宇野派的应用范围,成为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共性研究成果。对现状分析论的现代探究需要从抽象的经济学说中挖掘、整理、归纳出具体的经济理论,再运用具体的经济理论去批判复杂的、特殊的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现状。现代宇野派的现状分析论也存在现状批判有余、未来见识不足的缺陷,值得进一步分析与商榷。关 键 词: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宇野三阶段理论现状分析论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作者简介:张杨,政治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内容提要:环境史研究兴起之后,日本学界积极尝试开辟具有日本特色的环境史研究创新之路。2010年5月,日本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联合发起成立了环境史研究会。环境史研究会发展为日本专门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团体,学术交流主题十分丰富,涉及的环境史研究领域广阔,并形成了关注中国环境史、殖民地区历史、乡村和森林以及紧扣学术发展最新动向的研究特点。环境史研究会逐步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也面临新兴跨学科研究需要深化学科研究发展的严峻挑战。环境史研究会的种种学术努力和发展经验值得中国环境史学界加以关注。关 键 词:国际环境史 日本环境史研究会 日本环境史跨学科研究作者简介:陈祥,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问题、环境史和近代日本侵华史;吕腾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自石牟礼道子的《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问世,探究“石牟礼文学”与水俣病问题的关联成为学术热点之一。石牟礼道子具有强烈的近代批判倾向,很容易让人认为其文学创作的重点置于前近代的、略带陈腐的事件和范式之上,由此也导致人们大多从前近代民俗视角解读其《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以外的其他作品。非怀旧式的“他者论转向”研究方法是从生态文学论或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考察石牟礼道子的文学世界,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春城》是以“天草、岛原之乱”为主题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人类作为“自然的存在”体现的存在范式。为了将人类描述成在被历史动摇时从未改变过的“自然的存在”,石牟礼道子发挥了对自然这一他者的文学想象力,将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场”的视角描绘以自然为食、被自然所拥抱、被自然苛责的人类群像。作者简介:野田研一,日本立教大学名誉教授,原日本文学、环境学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学。译者简介:杨晓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生态角度的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王紫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